南天漫笔
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南天漫笔

【南天禅寺漫笔】元仪尼师与南天禅寺

2017-08-16 来源:南天禅寺


元仪尼师与南天禅寺

高聪成

 

俗语说:“山不在高,有佛则灵”!我是赞同此话的,特别是来到位于晋江东石镇的南天禅寺后,当初守净法师于南宋嘉定年间,因夜见山上崖石射出三道异光而请来能工巧匠雕刻出西方三圣,流传了八百年的“先有石佛,后有寺院”的神奇故事,让我的这种感受尤其明显。

   

高不足百米的岱峰山,湛蓝辽阔的天空上几朵缥缈的云,蓊郁的树木中掩映着山下雕檐玲珑的寺庙建筑群,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灵山秀色美景。阳光下,岱峰山就像洗过了一样,青翠欲滴;远远望去,眼前这座南天禅寺好像一朵散发着芳香的白莲,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,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最传奇的故事。

   

此时,正值大暑时节,寺外广场菩提树枝繁叶茂,浓荫蔽日。古老的自在佛殿在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,正门上所书的“自在佛”三字为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将军所题,大殿上牌匾题有“石上异光”四字,正与南宋守净法师夜见异光的传说契合。如今南天禅寺的规模与往日已大不相同,从先前一座“自在佛”殿和一幢“石林精舍”,到现在依佛教丛林建设:石牌坊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钟鼓楼、东西护廊、法堂、念佛堂、弘法慈善堂、僧舍、祖师堂、普同塔等佛教建筑,错落有致地坐落于“卧牛”的前方,规模之大,在泉州也极为少见,不禁令人赞叹。老话说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!南天禅寺从守净法师雕刻石佛,在原有庵堂规模上寺兴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,风风雨雨中历经兴毁,历代祖师的功德闻之令人感慨万千,特别是前任住持元仪尼师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。

   

为了了解元仪尼师,我开始了一次震撼心灵的采访。

         

1921出生的元仪尼师俗姓蔡,晋江东石型厝村人,自小乖巧伶俐,少时常常随祖母到佛寺拜佛,即与佛寺结下佛缘。17岁时跟随三姑到泉州埔仔一座靠近泉州名刹崇福寺的小寺出家,因这机缘,亲近了农禅并重的妙月和尚。妙月和尚是闽南著名的武僧,他不仅以“铁沙掌”闻名闽南一带,他常怀慈悲,四处义诊为人治病的菩萨心,也令百姓赞誉有加,泉南一带有无数僧俗少壮皆慕名向他拜师学艺,妙月和尚因此收了不少徒弟。刚刚出家的元仪尼师一来素仰妙月高僧大德,二来也甚想拜师学武,因元仪的祖母是妙月和尚的俗家弟子,故妙月和尚指定元仪拜其徒福欣为师。平时,即依妙月和尚学医习武。如此坚持两年多,又在泉晋一带参学住锡之后,到金井福全(所内)观音宫,直到1957年7月末泉晋佛教寺院大合并,元仪被分配到石佛寺(即现南天禅寺)。从1937年到1957年,元仪尼师已出家长达20年之久。

   

元仪尼师到石佛寺之前,禅宽禅寺已于1953年主持石佛寺,他常领寺众在石佛寺周围开荒垦地,开辟出十几亩田地种菜以供僧众日常食用。

   

其时,有惠安涂寨缘姑,俗名王素缘,法号静稳。年轻时出家涂寨明声院,那时也在泉州承天寺福利造纸厂工作,颇有道行。元仪因与元启姑师兄弟,元启姑也在造纸厂工作,由元启姑引进结识缘姑后,便邀请缘姑于翌年与其一同到石佛寺共事,那时的石佛寺的住众女众还有秀云姑(秀姑)、吕妮姑(妮姑),她们与元仪尼师一起同甘共苦。

   

天有不测风云!即便元仪尼师等人宁愿守着这座古老的“石佛寺”。但是,1965年文革风暴即将到来之前,宗教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。那年年末,元仪尼师被迫还回家乡型厝居住,为了自耕自食,15年经常往返于型厝和石佛寺两地之间。文革末期元仪姑重建不二庵,才住进不二庵,当时的不二庵只不过一座小寺,建筑又小又狭窄。元仪姑与缘姑的日常生活资源,如粮食,衣服,都必须自己动手,通过种作寺院的部分耕地获取。元仪姑和缘姑为了耕作石佛寺的寺田,不得不常寄居在石佛寺旁边的瑶前村善友家中,辛辛苦苦地在石佛寺旁边的山间田地种五谷。在型厝养牛、养兔,靠养牛挤奶卖,养兔剪毛出售,维持生活。直到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时,再返回南天寺常住。

         

1979年夏拨乱反正后,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恢复,元仪尼师回到石佛寺主持后,公社农场、铁器社均已撤办。但放眼看去,满目尽是荒草萋萋,阡陌残缺,牛厩猪舍已成残垣颓壁,四处长满荆棘和藤蔓。但最让元仪尼师感到揪心的还是大殿的破损,几乎时刻都有坍塌的危险。为此,元仪尼师昼思夜想就是尽快将大殿维修起来,光复旧物。权衡之下,元仪尼师来到塘东,探望回乡探亲的华侨蔡玉峰先生,蔡先生素具商业才能,是菲律宾有名的爱国华侨,早年曾出资修葺石佛寺。现今听闻元仪将寺事近况报告之后,不觉眼泪潸然而下,说,“以前我的功德全付之草埔了。”稍加思忖后,吩咐堂亲蔡金榜向晋江县文管会呈报维修石佛寺大殿的申请。随后,全权委托蔡金榜负责有关维修资金、购量用材、派工等事宜,又延请蔡子龙负责施工事务。在蔡玉峰先生直接资助下,殿宇修葺工作于1982年动工,1983年竣工。其后举行落成庆典。这一座近千年的古刹,终于一改颓落,重新焕发出光彩。

   

在元仪尼师的感召下,石佛寺日渐兴旺,为适应寺众增加,寺中的僧房便显得紧张不够用了。于是,元仪尼师于石林精舍前落扩建石头平屋若干间,使石林精舍成为一个整体。1989年,元仪尼师又在石林精舍顶落叠建二楼,增益寺院配套用房数量。同时在隔年,为解决寺僧往生灵骨存放问题,在“泉南佛国”石刻山坡处建四众普同塔。1992年,元仪尼师向安海镇瑶前村旅港乡侨肖楼居士募银捐建寺前钟楼鼓楼。

   

因为历史原因,石佛寺的一些寺产没有界定,在恢复管理后,元仪尼师于1993年向晋江市民宗局呈文,请求民宗局界定石佛寺的管理地域、寺产及管理权限,不允许周边村落或民众侵犯寺院权益及干预正常宗教活动,根据全国宗教政策及政府的相关法令,保障了寺院及宗教人士的合法权利。

         

元仪尼师度众数人,但唯有从小跟随她的理山能经得起严厉的磨练。当年元仪尼师和静稳尼师还带发修行,于是元仪姑就将理山皈依崇福寺名僧弘化于星洲的常凯法师座下,并将之送往佛学院学习深造。本来元仪姑坚持带发修行的生活,反对女众落发现僧相。但由于受理山法师的感化,最后于2004年5月欣然发心落发,并求受沙弥尼戒,结束50多年带发修行的历史。然世缘已尽,于同年十一月初四日安详捨报,世寿85。

   

元仪尼师圆寂后,理山法师接任住持。元仪尼师是理山法师的亲教师,她的坚守原则和誓死不改的坚定信念,对理山法师影响很大。如今,理山住持传播佛法,并发扬光大。南天禅寺已成为一座修学的圣地,寺里每月举办三次讲经弘法,每次都有上千名信众前来听讲。南天禅寺现已闻名海内外,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来此修学。

   

当我听完寺方对元仪尼师一生的介绍后,不由得心生敬仰。走出南天禅寺时,晴空上艳阳依旧高照,正如南天禅寺的发展如日中天,正以蓬勃之势,蒸蒸日上。

   

佛佑南天。

 

[作者简介] 高聪成 ,泉州作家协会会员,丰泽区作家协会理事。